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季韬简介

季韬教授简介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季韬简介

课题组的博士生及硕士生
 (1) 博士生:陈彩艺(2010级)、王丽娟(2011级)、郑登登(2014级)
、高巧玲(2015级)、杨宇(2015级)

 (2) 硕士生
2001级:林锋挺
2002级:林挺伟、张生营
2004级:王冬梅、杨芳
2005级:董军、林玉燕、陈开旺、蔡金宽
2006级:黄志斌、吴敬文、林欣、徐毅慧、黄丹青
2007级:李思龙、吕恒、王佳、黄曙光、吕官记、金王杰
2008级:朱荣军、黄君一、陈永波
2009级:刘春苹、陈先锋、郑海彬、左国庆、王丽娟、沈安民、陈远远
2010级:张永霞、周丰、阮文明、于俊杰、丰元飞、王继民
2011级:叶益龙、张彬彬、代庭苇、廖聪、陈功超、张雁鹏、徐富勇
2012级:孙春景、郑文元、傅懋渊、丘建宏、叶志耿、陈雨、潘伟杰、王文程、黄乙纯

2013级:程可佳、林魁、朱木强、石铖铖、艾红红、黄帅、林华艺、杨越凡、王鹏辉

 

2014级:王灿强、周骏宇、何灵伟、林晓溁、吴洪文、邓心林、海莹、邵晓燕、司青山

2015级:辛东升、张山、樊静宜、潘晓鑫、瞿霜、张文、徐维、曾学鹏


 

 

(3)已毕业的工程硕士

戴忆帆、陈翠琼、陈健弘、陈志聪、丁雪艳、方禹、郭欣、韩锋、黄乌燕、李萍、梁晓劼、刘晖、卢赏、沈美明、唐巍、王晓霞、王雅云、吴登峰、吴开辉、吴毅锋、谢立琼、徐超、许信证、杨丹、伊国放、张仕强、郑登登、郑景昌、姚丽莉、曹诚、黄祖匡


 欢迎有志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欢迎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博士进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工作;
 欢迎获得博士学位的、愿意到高校工作的学者加入本团队。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civil.fzu.edu.cn/hr
—————————————————————————————————————————————————————
1.简介:
季韬,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员,1972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鼎市人。福州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结构工程”硕士点负责人,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负责人,美国TRB学会“Basic Research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Concrete”分会的委员(TRB ID: 75016),福建省绿色建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和福建省科技厅工业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32篇被EI收录,13篇被SC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版权1项。Email:jt72@163.com。

2.简历:
    1990年9月—1994年7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
    1994年9月—1997年2月: 福州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
    1997年3月—2000年3月: 浙江
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博 士 学 位 论 文: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导师为钱在兹教授)
    2000年03月— 现在: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讲师(2000.3); 副教授(2002.7 破格晋升) ;硕士生导师(2002.9); 教授(2006.7 破格晋升); 博士生导师(2009.4);院长助理(2009.12)

    2014年01月— 2014年04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15年07月— 2015年09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访问教授

 
3.本科教学:
(1) 主讲的课程:《高层建筑结构》(32学时)、《建筑结构选型》(24学时)、《给排水工程结构》(36学时)、《结构应用软件分析》(36学时)、《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16学时)等;
(2) 编写的多媒体课件:《建筑结构选型》和《高层建筑结构》;
(3) 带本科生的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4) 带本科生的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5) 带2+4+5+4+5+5+5+5+5名本科生参加本科科研实践。


4.研究方向:

(1) 超高性能混凝土(如UHPC、RPC)制备及工程基础研究
Rreparation and engineering basic research of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RPC) 
(2) 固体废弃物(如钢渣、尾矿、钛石膏、化工危废等)在建筑材料和制品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olid wastes (such as steel slag, tailings, titanium gypsum and chemical waste, etc.) i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roducts 
(3) 绿色环保水泥制备及其工程应用(如隧道防火涂料、人工鱼礁、轻骨料混凝土等)
Preparatio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green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cement, such as tunnel fireproof coatings, artificial ree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etc.
(4)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ructures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s

  

5.论文评审:
(1)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论文评审人;
(2) 《建筑材料学报》,论文评审人;
(3) 《工程力学》,论文评审人;
(4) 《Computers and Concrete》,论文评审人;
(5)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论文评审人;
(6)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论文评审人;
(7) 《Engineering and Mechanism》,论文评审人;
(8)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论文评审人;
(9) 《Composites Part B》,论文评审人。

 

6.获奖:
(1)2015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陈彩艺博士,论文题目:生物硫酸对人工鱼礁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机理)
(2)2014年,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3)季韬、梁咏宁、陈远东,“《新型建筑材料》网络化开放式实验教学在研究学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生教学领域),2013年,福州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4)陈宝春、季韬、林友勤、吴庆雄、陈远东,“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本科教学领域),2013年,福州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5)2012年获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
(6)获第一届“土木杯”网球邀请赛”冠军(混合双打)(2012)。获福州大学网球协会会员赛(庆国庆(2013)、庆元旦(2014)、庆国庆(2014))甲组冠军(男子双打)(2013),获2014年福州金山网球俱乐部精英球友会双打赛亚军(男子双打)(2014)
(7)2012年,作为领队获“苏博特”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8)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9)论文“土木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获得2011年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优秀奖。
(10)2009年11月,作为指导老师,获第三届“金风杯”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
(11)2005年获福州大学学术新人奖。
(12)福建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扁梁柱节点设计方法的研究”,2003年。
(13)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杂受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的研究”,2002年,排名三。

7.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9036)(83万),生物硫酸与氯离子耦合作用下人工鱼礁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机理,2014-2018,排名二。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U1305245). 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290万),骨干人员, 2013.3-2017.3。

(3) 福建省科技厅工业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2013H6013). 高耐久性防水抗裂环保型隧道防火涂料的研制及工程应用(50万),负责人, 2013.3-2016.3。

(4)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J14B05). “传统古建聚落规划改造及功能综合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传统聚落建筑材料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 2012.1-2015.12。
(5) 福建省教育厅A类科技项目(新世纪)(JA11006)(10万). LWAC的拉伸徐变的机理研究,2011-2014, 排名一。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090)(37万),轻骨料混凝土拉伸徐变机理研究,2011-2013,排名一。
(7) 横向课题(福建同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合比自动调整软件的研发,2011-2012,项目主持人。
(8) 横向课题(广州市三骏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CTF混凝土增效剂功效评价与节能减排效果分析,2011-2011,项目主持人。
(9) 横向课题(福州市建设局). 防水透气型加气混凝土砌块界面剂的研究(4万),2008-2010,项目主持人。
(10) 横向课题(福州市建设局).预拌混凝土性能控制研究(11万),2008-2009,项目主持人。
(11) 横向课题(福州市建设局). 陶粒混凝土砌块及施工工艺的研究(10万),2008-2009,项目主持人。
(1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万),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环扁梁中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2006J0156),2006-2008,项目主持人。
(13)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4万),植筋法加固中新旧混凝土构件剪力传递可靠性研究,2007-2009,鄢飞博士主持,(排名二)。
(14) 福建建工青年基金(3万),钢管混凝土柱钢梁中节点受力性能的研究,2004-2005,项目主持人。
(1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0210017)(4万),高强混凝土扁梁柱板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2002-2005,项目主持人。
(16) 福建省科技三项基金资助项目(K2001023)(2.2万),配筋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2001-2003,项目主持人。
(17)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2002J026)(3万),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研究,2002-2004,郑忠双博士主持,主要完成人。(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鉴定号:9352004Y0279)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8019)(26万),钢纤维高强砼预应力扁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2003-2006,郑建岚教授主持,排名二。
(19) 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XKJ(QD)-0118)(2.2万),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2001-2002,项目主持人。
(20) 福州大学人才基金(2万),钢纤维、次梁及板对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2000-2002,项目主持人。

8.期刊论文:
(1) 国际期刊

[1] Zheng, Deng-Deng; Ji, Tao (季韬); Can-Qiang Wang, Chun-Jing Sun, Xu-Jian Lin, Khandaker Muhammed Anwar Hossain.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fly ash and silica fume on water resistance of Magnesium-Potassium Phosphate Cement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06:415–421.(SCI检索,EI检索)
[2] Chen, Caiyi; Ji, Tao (季韬); Zhuang, Yizhou; Lin, Xu-Jian. Worka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ffinity of artificial reef concrete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5, 98:227–236.(SCI检索,EI检索)
[3] Ji, Tao (季韬); Zheng, Deng-Deng; Chen, Xian-Feng; Lin, Xu-Jian; Wu, Hwai-Chung. Effect of prewetting degree of ceramsite on the early-age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5, 98:102-111.(SCI检索,EI检索)
[4] Ji, Tao(季韬); Zhang, Binbin; Zhuang, Yizhou; Wu,Hwai-chung. Effect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on early age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concrete[J].ACI Materials Journal, 2015,112(3):355-363. (SCI检索,EI检索)
[5] Zhuang, Yizhou;  Chen, Caiyi; Ji, Tao(季韬). Effect of shale ceramsite type on the tensile creep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6:13-18.(SCI检索,EI检索)
[6] Ji, Tao(季韬); Chen, Caiyi; Zhuang, Yizhou;Chen,Jianfeng; Lin, Xujian. Effect of moisture state of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on the cracking resistibility of concrete
 [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4:726-733. (SCI检索,EI检索)
[7] 季韬;张彬彬;陈永波;庄一舟.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cracking resistanc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J].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2014, 21(4):1607-1615. (SCI检索,EI检索)
[8] Ji, Tao(季韬); Chen, Caiyi; Zhuang Yizhou; ChenJianfeng . A mix proportion design method of manufactured sand concrete based on minimun paste theory
 [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4:422-426. (SCI检索,EI检索)
[9] Ji, Tao(季韬); Chen, Caiyi; Zhuang Yizhou; Lin, Xujian. Effect of ceramsite prewetting degrees on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LWAC [J].Mag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12, 64(1): 1-9. (SCI检索,EI检索)
[10] Ji, Tao(季韬); Chen, Caiyi; Zhuang Yizhou. Evaluation method for cracking resistant behavior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2, 28(1), 45-49. (SCI检索,EI检索)
[11] Ji, Tao(季韬); Lin, Tingwei ; Lin, Xujian . A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design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6,36(7):1399-1408. (SCI检索,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63410073368)
[12] Ji, Tao(季韬); Lin, Xujian . A mortar mix proportion design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Computers and Concrete,2006,3 (5):357-373. (SCI检索,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64410210125)
[13] Ji, Tao(季韬).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water perme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nano-SiO2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5,35(10):1943-1947 。(SCI检索,收录号:974CF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5409401581) 
[14] Ji, Tao(季韬). A new algorithm for the rotating-angle, softened-truss mode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J].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05,57(6):353-360。(SCI检索,收录号:970RC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5339300478)Concrete Research, 2005,57(6):353-360。(SCI检索,收录号:970RC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5339300478)

 

(2) 国内期刊
张彬彬, 季韬, 林旭健. 钢纤维掺量对陶粒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J].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43(3): 377-381.
廖聪, 季韬, 江其东. 冻融循环下隧道防火涂料粘结性能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245-248.
代庭苇, 季韬, 张鹰, 等. 碳纤维布层数对榫卯接长木梁抗弯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225-230.

刘春苹,季韬,周丰,林旭健,李锋.机制砂取代率及石粉掺量对人工砂砂浆流动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已录用).
季韬,刘春苹,林旭健,梁咏宁. 机制砂率和石粉对人工砂砂浆抗渗性能的影响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0(3):380-384.
陈远远,江其东,季韬,梁咏宁. 再生细骨料湿度状态及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0(3):385-390.
庄一舟,郑海彬, 季韬, 梁咏宁,田尔布.自制低温稻壳灰的火山灰活性及配置UHPC的强度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0(1):88-92.
季韬,朱荣军,刘春苹,李锋,梁咏宁. 泥石粉对人工砂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0(3): 388-392.
庄一舟, 郑海彬, 季韬, 梁咏宁. 稻壳灰替代硅灰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2, (6): 10-14.
季韬,陈彩艺,陈永波,庄一舟,梁咏宁. 陶粒预湿程度对轻骨料混凝土拉伸徐变的影响 [J].建筑材料学报,2012, 15(5): 690-696.
陈永波,季韬,陈彩艺,李锋,林旭健. 陶粒预湿程度对轻骨料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9(6): 941-946.
梁咏宁,陈永波,季韬,陈彩艺,庄一舟. 陶粒类型对轻骨料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 [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1, (9): 4-8.
李锋, 丁庆军, 陈宝春, 季韬. 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品质检验综述[J]. 混凝土, 2011, (9) :118-124。
梁咏宁,陈宝春,季韬,黄志斌,庄一舟. 砂胶比、水胶比和钢纤维掺量对RPC性能的影响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9(5): 748-753.
季韬,陈宝春,庄一舟,李锋,梁咏宁,黄志斌. 活性粉末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9(3): 434-437, 449.
李思龙,林旭健,戴益华,陈永波,梁咏宁,季韬. 新型环形约束收缩抗裂测试装置隔板优选试验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1): 120-124.
梁咏宁,王佳,孔海新,季韬. 混凝土硫酸根扩散系数研究[J]. 混凝土, 2011, (3) :11-13。
季韬,李锋,庄一舟,梁咏宁,朱荣军,左国庆,周丰. 机制砂比表面积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混凝土, 2011, (2) :80-82。
杨芳, 季韬, 戴益华. CFST柱-RC环扁梁节点试验研究[J]. 四川建筑,2010,30(6):131-133。
杨芳, 季韬, 戴益华. 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的理论分析[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29(5):680-684。
杨芳, 季韬, 戴益华. 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与环梁中节点试验对比[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31(4):67-71。
杨芳, 季韬, 戴益华.CFST柱-RC环扁梁中节点静荷载试验研究—钢筋应变和承载力研究 [J].钢结构,2010,25(7):15-18。
杨芳, 季韬, 戴益华.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环扁梁节点设计方法[J].钢结构,2010,25(6):21-24。
杨芳, 季韬, 戴益华. CFST柱-RC环梁节点试验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127-130。
杨芳, 季韬, 戴益华.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环梁节点设计方法 [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1):5-8。
吕官记,季韬,李凡,吴世流. 防水透气型加气混凝土砌块界面剂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578-582。
季韬, 庄一舟, 梁咏宁, 林旭健, 陈永波, 朱荣军. 轻骨料吸水返水特性及其对轻骨料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J]. 混凝土, 2010, (6):61-63。
季韬.钢筋混凝土开裂角软化薄膜模型[J].计算力学学报,2010,27(3):511-516.
林旭健,季韬,黄丹青,梁咏宁,陈彩艺. 混凝土新型环形约束收缩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10-115。
徐毅慧,林旭健,罗蜀榕,黄萍,梁咏宁,季韬.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砂石混合体密实度计算方法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16-119。
季韬,徐毅慧,罗蜀榕,林旭健.基于最少浆体理论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J].混凝土,2009,(8):12-14。
季韬,胡昌斌,林旭健.基于分形理论的石子比表面积计算方法[J].混凝土,2009,(9):27-29。
吴敬文,季韬,罗蜀榕,黄萍. 陶粒混凝土砌块孔型优化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9,(4):32-35。
陈宝春,李生勇,余健,林上顺,季韬.大跨度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拱桥试设计,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25(1):32-38.
陈志聪,季韬,罗蜀榕等.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浆配合比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9,(1):56-59。
蔡金宽,林旭健,季韬. 加隔板开裂环的初步试验研究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5):718-721。
陈开旺,林旭健, 季韬,梁咏宁, 陈开端.基于分形的骨料密实度计算方法[J].混凝土,2008,(9):64-66。
代红军,季韬. 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环扁梁节点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28(4):117-122。
代红军,季韬. 钢管混凝土柱- RC环梁节点受力性能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6):857-862。
季韬. PTB乳液特性及其在保温工程中的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8,(1):53-56。
季韬, 杨芳,  戴益华. 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破坏形态和耗能能力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15-121。
杨芳, 季韬, 戴益华.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钢筋应变和承载力研究 [J].钢结构,2007,22(7):56-59。
杨芳, 季韬, 戴益华.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静载试验研究 [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3):231-235。
季韬,郑建岚,林旭健.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方法 [J]. 工程力学,2006,23(5):94-98。(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6289996648)
季韬,林挺伟,林旭健.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J],建筑材料学报,2005,8(6):677-681。(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6079701768)
季韬,林挺伟,郑忠双,林旭健.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预测方法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8(2):159-163。(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5239148303).
季韬,林挺伟,郑忠双,林旭健. 水泥胶砂流动度预测方法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8(1):17-22。(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5239148303).
季韬,郑建岚,郑忠双. 基于压杆和软化桁架模型的钢砼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方法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6):724-727,734。
郑忠双,季韬,林挺伟. 商品住宅楼板早期极限拉应变的计算模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573-577。
季韬,林挺伟,郑忠双. 商品住宅楼板早期约束应变的计算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578-582。
季韬,郑作樵.高强钢筋混凝土墙板受力过程简化计算方法[J]. 工程力学,2003,20(3):38-41。(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3397651571).
季韬.钢筋混凝土转动角软化桁架模型的新解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3,20(2):250-254。(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3437696652).
季韬,郑建岚.固定角软化桁架模型的新计算方法[J]. 中国公路学报,2003,16(1):47-49。(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3177450509).
季韬,黄与舟,郑作樵.纳米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初探[J].混凝土,2003,(3):13-14。
季韬.高性能混凝土的反思[J].混凝土,2002,(12):18-19。
季韬,林旭健. 商品住宅楼板非结构性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的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6):845-849。
季韬,郑作樵,林旭健.钢筋混凝土楼板早期开裂的计算模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3):354-357。
季韬,郑作樵. 钢骨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系数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1):82-84。
季韬,林于东.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系数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2,32(4):27-28,63。
季韬,钱在兹.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扁梁柱节点外核心区设计方法的探讨[J].建筑结构,2002,32(3):41-43。
钱在兹,季韬. 钢纤维混凝土在抗震结构中应用的试验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19(1):25-28。
季韬,郑作樵.软化桁架模型在梁柱节点设计中的应用[J]. 工程力学,2001,18(6):76-80。
季韬,钱在兹,郑作樵.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开展方向角的计算方法[J]. 工程力学,2001,18(4):7-12。(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2397109993).
季韬,钱在兹,鄢飞.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扁梁柱节点设计方法的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4):67-71。
季韬,钱在兹.配筋钢纤维混凝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扁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1,31(1):10-11。
季韬,郑作樵,郑建岚.一种新的钢筋混凝土软化桁架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01,22(1):69-75。
季韬,钱在兹. 钢骨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研究[J].建筑结构,2000,30(12):38-40。
季韬,钱在兹,庄一舟.钢纤维混凝土及扁梁宽度对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3):42-47。
季韬,钱在兹,庄一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极限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J].工业建筑,2000,30(5):36-39。
季韬,钱在兹,庄一舟.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极限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00,30(9):49-52。
季韬,钱在兹,庄一舟.配筋钢纤维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34(4):388-392,427。(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1015499118).


9.增刊及会议论文:
[1]  Caiyi Chen, Tao Ji (季韬), Yongbo Chen, Yongning Liang. Effect of ceramsite prewetting degree on the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of ceramsite concrete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94-96: 1451-1455. (EI检索)
[2]  Tao Ji (季韬), Caiyi Chen ,Yongbo Chen, Yizhou Zhuang. Effect of ceramsite type on the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of ceramsite concrete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94-96: 1352-1356. (EI检索)
[3]  Tao Ji(季韬), Baochun Chen, Yizhou Zhuang, Feng Li, Yizhou Zhuang, Zhibin Huang and Yongning Liang. Effects of packing density and calcium-silicon ratio of tern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system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61-263: 208-211. (EI检索)
[4]  Tao Ji(季韬), Baochun Chen, Yizhou Zhuang, Yizhou Zhuang, Feng Li, Zhibin Huang and Yongning Liang. Effects of sand particle size and gradation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61-263: 197-201. (EI检索)
[5]  Tao Ji(季韬), Yizhou Zhuang, Baochun Chen, Zhibin Huang. Behavioral predic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0, 168-170: 1030-1033. (EI检索)
[6]  Tao Ji(季韬), Yizhou Zhuang, Baochun Chen, Zhibin Huang and Yongning Liang. Effects of packing degree and calcium- silicon ratio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0, 168-170: 1034-1037. (EI检索)
[7]  Tao Ji, Hu Changbin, Liang Yongning. Preliminary study on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of concrete cracking resistant behavior[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400-402 (2008) pp 459-463.(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20090611895084)
[8]  Tao Ji, Xu-jian Lin. A new design metho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s. Advances in Structure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6,217-223.
[9]  董军,季韬,林旭健. 水胶比对加固砂浆界面剂粘结强度的影响.第十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第Ⅱ卷:15-18。
[10]  王冬梅,林旭健,季韬,许奎山,张熠. 聚丙烯纤维粉煤灰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试验.《工程力学》增刊,2005年:117-120。
[11]  杨芳,季韬,林旭健,许奎山,张熠.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钢筋腐蚀试验研究. 全国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第二届学术会议(福州大学增刊),福建(福州),2005年,170-172,181。
[12]  林挺伟,季韬,郑忠双.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试验.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井冈山(江西),2004年,68-71。
[13]  Ji, Tao. Predic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of early age cracks for bridge barrio walls.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SCE 2004 (ISBN: 0-7844-0730-4),432-437.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5159031794)
[14]  季韬,郑忠双,林挺伟.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应变与约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文集)(ISBN: 7-80159-61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青岛,2004:267-271。
[15]  Ji, Tao. Forecast for early-age cracking of commercial house floo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ncrete and structure (ICACS), Proceedings PRO 32, RILEM 2003(ISBN: 2-912143-41-1),271-277. (ISTP检索)
[16]  季韬.混凝土最优砂率的计算.《工业建筑》增刊,2003,33(357):226-227,241。
[17]  季韬. 柱和梁的轴压力对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工程力学》增刊,2003年:526-529。
[18]  季韬.钢筋混凝土梁早期抗弯性能的研究.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3年6月,27卷专辑:108-111。
[19]  季韬,黄与舟.纳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福州,2002年:434-437。
[20]  季韬,罗伟阳,刘启权.纳米材料及粉煤灰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研究.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福州,2002年:125-130
[21]  郑忠双,季韬.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一些探讨.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福州,2002年:282-285。
[22]  季韬.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方法的探讨.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2,32:44-46。
[23]  季韬,郑忠双.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压杆-拉筋模型辨析.《工程力学》增刊,2002年:99-101。
[24]  季韬,郑建岚,林旭健.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延性系数的研究,《固体力学及应用》,第十一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合肥,2001年。
[25]  季韬,鄢飞. 关于框架节点中一些问题的讨论.《工程力学》增刊,2001(A02):16-20。
[26]  季韬,郑忠双.关于框架节点抗震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工程力学》增刊,2000(C00):99-101。
[27]  季韬,裘涛.钢筋砼截面性能的研究. 《工程力学》增刊,1998(A02):200-204。
[28]  季韬,裘涛.钢纤维砼构件截面性能的研究. 《工程力学》增刊,1998(A02):205-209。
[29]  郑作樵,季韬.配筋钢纤维砼扁梁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增刊, 1997(A02):6-11.

10.著作:
[1]  季韬、黄志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标准书号:ISBN 978-7-111-21406-9;ISBN 978-7-89482-201-7(光盘);教材征订号:45095519-0)

[2]  季韬、黄志雄、吕官记.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8。(标准书号:ISBN 978-7-111-38737-4)

11.专利:
[1]  季韬、林旭健. 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测试仪的变形感应装置(专利号:ZL 2006 2 0010250.4)[P].实用新型专利,2007。
[2]  季韬、林旭健. 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专利号:ZL 200610069124.0)[P](已授权).发明专利,2009-7-15。
[3]  季韬. 预应力管桩端头板水泥基防腐剂及其使用方法 [P] (已授权).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910309952.0)授权日:2012-4-11.
[4]  季韬. 新型汽车衡称台(专利号:ZL 200910309951.6)[P](已授权).发明专利,2011-6-22。
[5]  季韬;罗蜀榕;黄萍;吴世流;李思龙. 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砌块[P] (已授权). (专利号:ZL 200910310392.0) 授权日:2012-4-11.

[6]  江其东、季韬、吕官记. PTB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与抹面砂浆及其使用方法[P] (已授权). (专利号:ZL 200910306032.3) 授权日:2012-7-4.

[7]  江家嘉、季韬、江其东、左国庆.抗渗型隧道防火涂料及其使用方法[P] (已授权). (专利号:ZL 201110382363.2) 授权日:2013-7-31.

[8]  季韬、林旭健、刘春苹. 一种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评价方法. 申请号:201110155957.X 申请日:2011-6-30. (专利号:ZL 2011 1 0155957.X)授权日:2013-7-3.

[9]  季韬、江其东、陈先锋、张永霞、周丰. 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已授权). (专利号:ZL 2012 1 0112156.X) 授权日:2014-4-30.

[10]  季韬、林旭健、李思龙、刘春苹、代庭苇、江其东. 一种新型的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快速评价方法.(已授权). (专利号:ZL 2011 1 0438203.X) 授权日:2014-8-6. 

[11]  季韬、罗蜀榕、林旭健、黄萍、梁咏宁. 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授权). (专利号:ZL 2009 1 0303656.X) 授权日:2014-3-26.

[12]  季韬、林旭健、梁咏宁. 一种内填蒸压加气混凝土废料的漂浮体.(已授权). (专利号:ZL 2013 1 0210270.0) 授权日:2015-8-12.

[13]  江家嘉;季韬;江其东;周丰;张彬彬;廖聪. 基于悬吊法的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已授权). (专利号:ZL 2013 1 0210270.0) 授权日:2015-8-12.

[14] 季韬、潘伟杰、林旭健、梁咏宁. 一种模拟海洋细菌生物硫酸腐蚀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已授权). (专利号:ZL 2014 1 0462976.0) 授权日:2015-11-18. 
[15] 季韬、郑文元、林旭健. 中性钠碱矿渣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已授权). (专利号:ZL 2014 1 0467745.9) 授权日:2015-12-9. 
[16] 季韬、陈彩艺、叶益龙. 人工鱼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已授权). (专利号:ZL201310422908.7) 授权日:2015-11-8.


 

12.鉴定:
[1]  季韬、林旭健、郑作樵.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扁梁体系和板柱体系设计方法的研究(国内领先).科技成果登记号:9352006J0003。
[2]  季韬. CTF混凝土增效剂功效评价与节能减排效果分析(国内领先).福建省住建厅组织会议鉴定.科技成果登记号:9352012Y0459。


13.软件版权:
软件名称:砼易达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优化软件V1.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199602号,证书登记号:2010SR011329,2010年03月13日。


14.参编标准:
[1]  参与2010年行业标准《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的编制工作。
[2] 与福建同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编制的企业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界面剂》(Q/FJTL 201-2010)已备案。

[3] 福建省地方标准《福建省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及检验规程》(DBJ/T13-206-2014

福大研究生导师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曾玲玲简介

2016-11-8 0:12:46

福大研究生导师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姜绍飞简介

2016-11-8 0:20:48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