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解释
明白,理解。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后指对待学习、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出处: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便过起亲戚或老朋友知道这种情况,有时就准备了酒请
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想着一定要喝醉才行。
喝醉退席后,也并不在乎离开还是留宿。家里四壁空空,遮不住风吹和日晒。短短的粗布
衣服破破烂烂,补丁重叠;家里常常断粮,但心里安宁恬淡。他常写文章自娱自乐,显示自己的
志趣。他完全忘记了得失,并坚守这种原则,直到生命的结束。
“躬耕自资”的隐士生活。到了晚年,生活困苦窘迫,但他并不后悔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而是以
古代的圣贤颜回自比,清高洒脱,怡然自得。
《五柳先生传》是他晚年表明自己心志的一篇作品,文章以“五柳先生”自比,说:先生不知道
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号。因为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就以“五柳”作为称呼。他性
格闲静,言语不多,不慕名利。喜欢读书,重在把握主旨、要领,而不钻牛角尖,不过分在字句
上进行繁琐考证。每有新的领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好酒,但因为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近义:
囫囵吞枣
反义:
追根究底
例句
如果我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求甚解的话,那么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