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
解释
当:面对。让:谦让,辞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主动去做,绝不推诿。
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仁”。孔子讲这句话的目的,在于教育弟子们以仁爱为己任。面对仁义之事,应当勇往直前,决不推诿。宋人邢昺也注释说:“这句话说的是施行仁义的急迫。弟子之道,在于做事时应当谦让于老师。但是假如面对的是施行仁义之事,就不必再和老师谦让了。
现在“当仁不让”的含义已经扩大,不但仁义之事应当主动去做,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也都应当自觉主动地去做。就是维护宗法关系的道德规范,包括忠孝、信义、智勇、爱人等广泛的内容。在儒家的观念中,天、地、君、亲、师都是顶礼膜拜的对象。
但是,孔子在这里说:“面对仁义的时候,不必和老师谦让。”似乎老师都可以不尊重,其实并非这样。
近义词:
义不容辞
反义词:
推三阻四